2024-03-30

午夜来电


我在三十到四十岁之间,收到的午夜电话最多。接通之后,​那边或是得意或是如释重负地说:“我就知道,这个点你肯定没有睡。” 感觉在浓重的夜色里,我就是​一座灯塔。

后来就有了微信,大家习惯在打电话之前先发一句“在吗”或者“还没睡吧”。人到中年就会变得礼貌而含蓄,意图都​隐藏在细微处。“还没睡吧”,意思是你不要睡,我有些事必须找个人倾诉一下,否则我真的承受不住了。“你睡了吧”,意思是一切都交给天意,如果你没睡那就聊几句,如果你睡了那我就算了,这是两可之间的事情。不过在这个时间翻遍通讯录,还有个人能让自己放心发这么一句话过去,​就已经算是心满意足,发一句就好。
于是我就可以装睡,​并不回复。但是这时候就要非常小心,一旦装睡就不能在朋友圈点赞,不能在公众号回复留言,​不能在网上留下任何痕迹,否则那就有点过太伤人。信不信我真睡了不重要,时间久了,人们都会接受我午夜不在线这个事实。就这样我就逐渐退出了灯塔界,在午夜全心全意地和​猫玩。
午夜来电是触发式的,触发频率和​你的现身频率有关。情况总是​这样:人们在准备打午夜电话的时候,通常并没有一个特定的​通话对象。他们先是有了打电话​念头,然后才临时想人。那么,谁会在此时突然浮现脑海,取决于这个人​之前和自己有没有接触。
我四十岁后不再参加大型饭局,也极少发朋友圈,​还停止更新微博。​做到这三点,基本上就可以做到人间隐形。人们想不起你来,因为在日常生活中​根本接触不到,毫无鲜活印象,只有记忆中一个越来越淡漠的影子。而写文章没有多大关系,相信我,再好的朋友也不会​天天追读你的文章。就算是铁树,如果天天开花也没有人​追着看。好朋友知道你还在更新就够了,​对于他们而言,那算是一种另类的好友动态。
到了这样的程度,我又开始重新接听午夜电话。因为我知道,这时候对方​有充足的理由一定要找到我。重点不在于聊什么,而是​需要那个人是我,需要我在电话那头听着。中年人是两个极端,要么经年累月​一个字都不会发来,保持无线电静默,要么突然打一个电话来,通话时间起码一小时起。
我是这么理解的:​中年人的无线电静默,意味着一切都还好,起码过得去。当然也会遇见困难和障碍,​但是保持静默意思是他自己都能搞定。不再像是年少时那样,​随时都要闲聊两句,​随时都要骂上几句。我翻过很多群聊天记录,​那些聊到凌晨两三点钟的天,都发生在十多年前。然后就渐渐滑入沉默,​对话越来越短,回合数越来越​少。最后,就是长久的沉默,只在生日、春节的时候​偶尔冒个泡。
中年人突然打破无线电静默,那就一定是有事,而且​通常都会相当麻烦,而且可以诉说的​对象都极少。对方在午夜时分突然想起你,​这件事情本身就不同寻常,说明对方的人生出现了迷航,所以才会转过头去找旧日朋友,因为大家曾经有过共同经历的岁月,​可以从你这里找回早期人生中的道标。除了倾诉之外,中年人的午夜来电其实要的是一个反复确认,确认​自己是谁,自己是个怎样的人,确认自己在多年前对自己和对生活有过什么打算。确认完了,​就可以调头继续航行​,再次听到自己内心中的声音。
​无线电静默是有理由的,无线电静默也是有价值的。正因为长期不联系,​所以不会双双一点点迷失在现实里。总有一个人要留在过去,记得自己多年前的样子,在必要时帮助自己恢复记忆​,回想起自己何以抵达此时此地,这背后究竟有怎样的缘由。​中年之后,好朋友就是相互备份的关系,互为对方​找寻曾经自我的密钥。午夜来电,并不是打给一个久不联系的朋友,而是通过这个朋友,联系很久之前的自己​。
少年是一股气,蛮横莽撞地向前冲,甚至都没有想过​前方到底应该是什么方向。中年是一件易碎品,​并且已经碎过,不止一次。用经验,用技能,用责任感,用自我安慰和自我欺骗勉勉强强黏合在一起,看起来有个完整的样子。但是在生活的污泥浊水,惊涛骇浪之中,再次成为碎片​难以避免。于是,就总是有自我拼凑的时候。拨打午夜的电话,是因为在对面有一张自己的​设计图纸,可以根据图纸找到​拼凑自我所需要的最重要的那几个碎片。
这样的电话总是会很长,因为生活打碎一个人只需要一瞬间,但是回忆起自己是谁却需要很久很久。而午夜电话也并不只是一次倾心之谈,​它本身是一种特权,起码它会剥夺我装睡的自由​,连猫咪也只能在一边无辜地等着。

------
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

近期热门博文